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击右上角的“关注”按钮。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,希望我的文字能为您带来轻松愉快的阅读感受。
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,红军队伍中涌现了许多年幼的面孔,其中最小的竟然只有9岁。
这位小战士名叫向轩,出身于一个赫赫有名的革命家族。舅舅是贺龙元帅,表姐夫是廖汉生中将,姨妈则是被誉为“双枪女英雄”的贺英。
令人惊讶的是,小向轩2岁时便被关押入狱,7岁就加入了革命队伍,9岁时随大部队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长征之路。
然而,正是这样一位传奇般的红军战士,其行政等级最终却仅仅是16级,连廖汉生中将都对他的职级表示惋惜,认为实在太低。
那么,身世如此显赫的向轩,为何他的行政等级如此之低?又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年幼的孩子走上了从军的道路呢?
几年前,网络上突然兴起一个话题“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”,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,而这位焦点人物正是向轩。1935年踏上长征时,他年仅9岁。
展开剩余88%9岁参加长征,这在和平年代几乎难以想象。大多数9岁的孩子还沉浸在玩泥巴的乐趣中,年纪稍小些的,9岁时的记忆大多是围绕零食和玩具展开的。
但出生在烽火连天的年代,孩子们的生活命运却完全不同,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。
向轩出生于一个著名的革命家庭,舅舅贺龙是红军元帅,母亲贺满姑是贺龙的亲妹妹,大姨贺英则是著名的“双枪女英雄”。这句话“兵家儿女早知刀枪”,仿佛正是为向轩量身定制的。
1924年,贺英带领着包括妹妹贺满姑、贺戎姑以及廖汉生等二三十人的游击队,在家乡湖南桑植县周边开展游击战。
但到了1928年,因叛徒出卖,贺满姑被捕入狱,三个孩子也未能幸免——年仅不到两岁的向轩,连同哥哥向楚才、妹妹金枝,都被关进了国民党监狱。
贺满姑在狱中遭受了严酷的刑讯,但她坚强不屈,最终激怒了敌人,惨遭杀害。
贺满姑牺牲后,国民党并未放过三个孤苦无依的孩子。眼看孩子们生死未卜,向家和贺家亲属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救出。
两家人凑钱买通了监狱守卫,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成功营救了向轩三兄妹。
然而,三个受惊的孩子该如何安置成为难题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各方都有自己的难处。最终是贺龙发话,他对大姐贺英说:“大姐,你没有孩子,孩子没娘也可怜,向轩就托付给你吧!”
年幼的向轩性格调皮而大胆,四五岁时就敢玩枪。舅舅和姨妈曾严令禁止他碰枪,但他偷偷拿走手枪,朝光滑的树干射击,树干顿时布满了像马蜂窝般的弹孔。
不过,安宁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。1933年5月的一个夜晚,游击队驻地遭遇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困。贺英奋勇冲锋,身中数枪。临终前,她把一把手枪交给了向轩,叮嘱他赶快离开,去找舅舅和红军,为他们报仇。
年仅7岁的向轩,带着母亲的遗命,在腿部中弹的情况下,拼命向后山逃去,最后躲藏在一块大石后侥幸逃生。发现腿上流血严重,他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。直到廖汉生等人赶来接应,才将他背下山去。
这次伤痛给向轩的右腿留下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疤痕,终生难以消除。身体上的疼痛还可以忍受,但亲眼目睹母亲牺牲的痛苦,却让他难以忘怀。
贺英牺牲后,向轩辗转找到了舅舅贺龙。得知家中又一位亲人牺牲,贺龙沉重地问向轩:“大姐走了,你打算怎么办?”
瘦小的男孩握紧拳头,昂首挺胸,大声回答:“我要干革命,跟敌人斗到底!”
就这样,年仅7岁的向轩正式成为红军战士,开启了他传奇的革命生涯。
1933年,年仅7岁的向轩加入了红军,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“红小鬼”。
1935年11月,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长征一年,向轩所在的红二、六军团也踏上了这条漫漫征途。
向轩被分配到通信班,担任副班长,班里还有十几名“红小鬼”,年龄最小的就是9岁的向轩,最大的也不过14岁。
长征途中环境极其恶劣,物资极度匮乏,许多年长的战士都倒下了,对于这些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严峻的考验。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,组织专门腾出一匹骡子,供包括向轩在内的三名最小的孩子轮流骑乘。
尽管年纪小,向轩始终以一名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他很少骑骡子,宁愿把机会让给其他两个小伙伴。站岗放哨时,他常常主动多站一会儿,只为了让同志们能够多休息一些。
行军时,向轩喜欢跟在贺龙的妻子蹇先任身边。那时,贺龙的女儿贺捷还不会走路,蹇先任背着女儿,手牵着小外甥,艰难穿越雪山草地。
就这样,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完成了被称为人类史上最艰苦卓绝的长征,他的故事在当时激励了无数战士。想想看,一个9岁的孩子都能走过长征,那么红军还有什么不可能战胜的敌人呢?
1936年10月,长征结束,向轩留在延安,一边学习文化课程,一边等待投入战斗的机会。
四年后,14岁的向轩终于实现心愿,奔赴抗日前线,经历了无数大小战役,多次死里逃生。
1948年荔北战役中,向轩担任西北野战军358旅工兵连连长。那场战斗因缺乏重型武器吃了不少亏,是向轩灵机一动,研制改装出一门大威力的土炮,才成功炸开敌人的碉堡。
这场战役中,向轩身负重伤——右眼几乎被炸瞎,全身20多处伤口,身体内还残留着几枚无法取出的弹片。
几十年后的一次采访中,向轩回忆起那段岁月,坦言自己当时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,“打仗不怕死,越怕死越要死”,年轻的他在炮火硝烟中悟出了这一深刻道理。
顺利度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,1960年,向轩被授予上校军衔。
上世纪60年代,向轩被派往成都军区,担任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,十余年如一日,兢兢业业。
1979年,向轩从武装部副部长职位上退休。同年,廖汉生中将来成都视察工作,特地抽时间与向轩重逢。
两人既是同乡又是亲戚,更是战友,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题。廖汉生脸上的笑容渐渐凝重,他十分不解,按照向轩的军衔和资历,理应拥有更高的行政等级,为何却只有16级?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?
新中国成立后,如何界定向轩的军龄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。经过解放军政治部和成都军区的研究决定,向轩的军龄自1933年5月6日开始计算。由此,向轩不仅是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“红小鬼”,也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。
那天,7岁的孩子从母亲手中接过那把染满鲜血的手枪,毅然扛起保卫祖国的责任。
因此,听闻向轩的行政等级竟然只有16级,廖汉生不仅困惑,更感到愤慨——这仅仅是少校的待遇。
察觉到老战友的疑惑,向轩解释道:“这是历史遗留的‘政策亏损’。”
原来,那段特殊时期,他在牛棚里蹲了四年多,出来后又经历了两年无人问津的“三无生活”,既没工作也没待遇,根本无从争取。
廖汉生追问为何不向上级反映,争取应有的待遇。
向轩回答:“全军像我这样的人不少,我可以凭‘贺龙外甥’的身份争取,但这对其他人不公平。”
事实上,不仅是向轩,家族里的其他人也同样“默默无闻”。比如他的二姨贺五姑的儿子肖庆云,也是一名红军战士,却每次提拔总慢人一步。向轩的堂舅贺文玳同样未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。
在向轩心中,参军从来不是为了名利。他能为革命贡献力量,且幸运地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,已经心满意足,其他的身外之物又何必计较呢?
听完向轩的话,廖汉生感慨万千:当年军营里那个调皮的“小萝卜头”,如今真是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战士了。
1982年,向轩正式卸下重担,晚年生活平静且充实。
这位老红军最大的乐趣,就是向年轻一代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。他曾对采访他的记者吐露心声,愿意露面,是希望让更多孩子铭记那段历史,铭记为国捐躯的先辈们。
2023年2月10日,97岁的向轩安详离世,老兵归队,留下无尽的怀念。
本文由“青史浩然”原创,已在全网开通版权保护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侵权必究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-十倍杠杆股票-杠杆股票-股市杠杆操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