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开始起义时:老百姓反抗的领头人
洪秀全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上,深受封建社会的压迫。1843年,他了解到基督教的道理,并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大家平等的想法,创办了拜上帝会。这个会靠宗教把很多对现状不满的老百姓聚在了一起。到了1851年,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带头起义,成立了太平天国,喊出了“大家是一家,一起过上好日子”的口号。他主张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制度,想要实现“田地大家一起种,饭菜大家一起吃,钱财大家一起用,到处都公平,人人都不愁吃穿”的美好社会。那时候,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了广大农民反抗封建剥削、争取活命权利的心愿,他们反对封建、反对压迫的斗争精神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拥护,就像人民反抗的一面大旗。
二、活动进步:创建革命政府的人
起义胜利后,洪秀全马上动手,搞了个《天朝田亩制度》,想建个心目中的好社会。他自封“天王”,建了个权力集中的朝廷,还给杨秀清他们封了军师、丞相的大官,一起管国家和打仗的事。太平军打仗厉害,一座座城池攻下来,地盘越来越大,可见他们组织得好,打法也聪明。这时候,洪秀全的领导才能和长远眼光都露出来了,他建起了一个能跟清朝对着干的革命政府,作为农民起义的头儿,他的名声更响了,对社会变新、打破老规矩也很有帮助。
三、选南京做都城:梦想碰上实际情况
1853年,太平军打下了南京,并且把它改名为天京,洪秀全就在这里建了自己的都城,这代表着太平天国达到了最厉害的时候。可是,等政权稳定下来后,洪秀全他们就开始出现很多问题了。洪秀全变得越来越迷信,只喜欢听别人夸他,生活也过得越来越豪华,不怎么管国家大事,也没跟着形势调整政策。另外,《天朝田亩制度》虽然想法挺好,但实行起来特别难,农民的土地问题还是没解决,而且内部斗得很厉害,特别是“天京事变”,让高层自己打了起来,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。这时候,洪秀全没能管好腐败,也没阻止内部分裂,他的领导能力不够用了,对运动越来越不好,有些事做得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利益,所以有人开始怀疑他,说他像“民贼”。
四、后期难题:谁该为运动没落背锅
当清政府加强镇压时,国外的一些强势国家也开始插手进来。
太平天国那时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,里里外外都是问题。洪秀全呢,他没办法想出好的办法来对付外面的敌人,也没办法把内部团结起来一起抵抗。他越来越靠宗教那一套来管大家,还不喜欢西方的新技术和新思想,错过了让自己变强的好机会。天京被敌人包围的时候,李秀成建议放弃城市,转移力量,但洪秀全不听,非要死守,结果就吃了大败仗。到了1864年,天京被攻占了,洪秀全自己吃了毒药死了,太平天国就这么完了。说起来,洪秀全在这事儿上得负大责任,他战略搞砸了,还不肯改变。他那些保守又短视的决定,让太平天国垮得更快,害苦了老百姓,大家都说他是个“坏头头”。
总的来说,洪秀全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是在变的,跟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,他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阶段。刚开始起义和运动往前冲的时候,他像个打抱不平、追求大家平等的英雄,深得人心;可后来到了南京建都,问题就一个个冒出来了,像领导不当、滥用权力、内部闹分裂这些,有的做法跟他一开始的理想越走越远,还害苦了老百姓,这时候的洪秀全有点像“害民之人”;到了快结束那会儿,内外都是麻烦,他做的决定又不对头,直接就把运动给搞垮了,给大伙儿带来了大灾难,这时候的洪秀全得负很大责任。
说起洪秀全,我们不能光看他起义时的好,就忘了他后来的错;也不能因为他犯了错,就抹杀他反抗封建统治的贡献。他是个挺复杂的人,既是老百姓反抗封建压迫的代表,也因为自己的问题让起义失败了,挺悲剧的。评价洪秀全,得全面看,既要看到他推动社会变革的好,也得批评他领导起义时的错。这样理解历史,我们才能更明白太平天国是怎么兴衰的,还有洪秀全在里面到底是个啥样的角色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卓信宝-十倍杠杆股票-杠杆股票-股市杠杆操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