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4年之前,贾苏达本的生活几乎被人们遗忘。她的婚姻并不幸福,甚至因为丈夫将她送回娘家,成为了一个在外人眼中低贱的女人。唯一让她与他人不同的是,她有一份正式的教师工作,退休后还能领取退休金,确保自己的基本生活。她本以为,自己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,然而,一个意外的事件却改变了这一切。
2014年,当莫迪参与总理竞选时,在一张表格中,他填写了“已婚”这一项,令贾苏达本的身份突然被揭示出来。此前,莫迪一直宣称自己是单身,并在所有的选举中都将婚姻状况留空。直到他终于在进入人生巅峰之际,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结婚。尽管他在填写妻子的住址时表示“不知道”,但人们还是发现,62岁的贾苏达本住处距离莫迪的老家仅有35公里。
展开剩余83%这一事件让贾苏达本的过去再次浮出水面,成为公众的焦点。对于她来说,45年的婚姻生活无疑是痛苦的。相比于王宝钏18年的艰苦等待,贾苏达本经历的45年更像是一场无尽的煎熬。
莫迪出生于1950年,家境贫寒,父亲是一位火车站的小商贩,家里一直处于低种姓阶层。作为家中的第三个孩子,莫迪的到来并没有带来多少欢喜,反而增加了家中的负担。而贾苏达本则更为不幸,她在不到三岁时就失去了母亲,家里很早就为她和莫迪定下了童婚。
然而,莫迪并不甘心于现状。尽管家里并不允许他继续上学,但莫迪从小就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早慧且独立,在7岁时就曾独自外出流浪,寻找书本中描述的理想世界。最终,由于家里没有足够的钱供他上学,莫迪转而接触印度教,并加入了当地的教派社团,开始自学。
13岁时,莫迪和11岁的贾苏达本在家里的安排下举行了婚礼仪式。尽管他们名义上结为夫妻,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如外界所认为的那样亲密。莫迪内心有着更大的追求,他对婚姻和家庭并没有太多兴趣。
1968年,18岁的莫迪和贾苏达本开始同居。然而,这段婚姻的起点并不美好。第一晚,莫迪就告知贾苏达本,他将永远禁欲,并且不打算一直待在这个贫穷的小镇上。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,而贾苏达本,则不得不接受这一切。三个月后,莫迪便离开了,去往更为贫困的山区苦修,临走时将贾苏达本送回了娘家,叮嘱她要学习,将来成为一名老师。
莫迪的这番话,似乎是给自己寻找了一些心安。他不再打算照顾贾苏达本,甚至在之后的日子里,与她彻底断了联系。贾苏达本,则把这段婚姻当成了她生活的目标,她默默地为两家的老人操劳,并重新拾起书本,努力考取教师资格证。最终,她成为了古吉拉特邦朱拉萨纳村的第一位正式教师。
这段时间里,莫迪的事业却如日中天,从一个卖饮料的小商贩成长为古吉拉特邦的领导人。当莫迪回到故乡参加宣传活动时,贾苏达本有幸在远处与他对视了一眼,但她并没有得到任何关注。即便如此,她依然没有怨恨,只是默默地理解丈夫为理想所做的牺牲。
她始终相信,莫迪之所以不常回家,是因为他遵循着禁欲的教规,并且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奋斗。于是,她决定默默地支持他,不抱怨、不改嫁。每当看到莫迪在电视上的新闻,她便觉得自己离他更近了一步。甚至在莫迪竞选总理时,她虔诚地去庙里祈祷,几个月里不吃米饭,光脚走路,为了表达她的诚心。她投下的每一票,都代表着她对莫迪的全力支持。
然而,莫迪在公开承认已婚后,却表示这段婚姻只是包办婚姻,两人已经“友好分手”。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并未因此消失,反而掀起了更多的讨论。为了减少外界的关注,莫迪的家人匆忙将贾苏达本送到了偏远的地方,去投奔她的哥哥。
尽管如此,贾苏达本依旧没有抱怨。在莫迪公开承认结婚时,她激动得泪流满面。45年的孤独守候,她并没有因此感到愤怒,反而甘心接受。她用自己的一生,默默支持着莫迪,等待着他的一通电话,尽管她知道,这个电话或许永远都不会打来。
2018年,莫迪衣锦还乡,回到古吉拉特邦看望他的母亲。对于贾苏达本,他并没有丝毫提及。而她,依然在等待着,只能靠每月那不多的退休金维持生计。
对贾苏达本来说,莫迪一直是她的丈夫,尽管他从未真正地在她身边出现过。对于莫迪而言,她始终是一个隐形的存在,是一个只能在过去和秘密中存活的阴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-十倍杠杆股票-杠杆股票-股市杠杆操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